English

来吧,做一名环保公民

2000-04-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采访人:王洪波 受访人:刘兵 我有话说

记者:近年来,环保主题的图书越来越多了起来,其中如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绿色经典文库”、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人与自然”丛书等,这些图书对于推动中国绿色思潮的兴起无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第20个世界地球日之际出版的您所主编的《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与这些图书相比有什么特点,编辑出版该书想达到怎样的目的?

刘:是的,近年来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书籍确实出版了许多。但在已经出版了的各类环保书籍中,主要是一些经典著作、理论性著作以及程度不等的普及性著作。在普及性著作中,又是介绍环保知识的书居多,而直接指导公众行为方式的实用书籍则较少见。另一方面,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还薄弱,这自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有很大的影响,也直接地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实,在国外,有许多普及环境意识、指导个人具体环保行为的书籍出版,而且很畅销。我们组编这本书,就是为了填补国内这一空缺,要面向普通公众,既包括青少年也包括成年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他们进行环境意识的普及,并将现实中人们身边随手可做的事具体列出来,使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有意识地为环境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当公众的环境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个人行为方面都对环保有所贡献,我们国家整个的环保事业也才可能真正有希望。

记者:当捂着鼻子穿行在车流如织的大街上时,当沙尘暴席卷大地之际,当走过散发着恶臭的河水时……我想人们都会想到环境保护这个词。不过,大多数人并没有把环境保护四个字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许多人还是把环境保护当成是政府的事,那么,请问一个老百姓为什么也要关心环境问题呢?

刘:面对我们周围不断恶化的环境,每个人都会有很深的体会和感触。但正如你所讲的,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与自已的所作所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其实,人们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保护环境的事业中来。例如,像那些为保护藏羚羊而浴血奋斗的勇士,在其本职的环保工作中甚至经常要冒生命的危险,他们当然是令人敬佩的。而且,除了那些兢兢业业地专业从事环保工作的人之外,在像“自然之友”等民间环保团体的成员中,也有许多无私地将大量业余时间花在各种环保活动上的人士。不过在现实中,毕竟我们不能要求绝大多数人都以专业或半专业的方式从事环保工作,就范围更广的公众来说,如果能够确立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贯彻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使或少使一次性用品等等等等,同样也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贡献,他们同样也是可敬的环保公民。环境保护本质上更是一种利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责任,但同时也是在为改善自己和自己的后代的生存条件做贡献。仅仅依靠政府而没有公众的普遍参与是不可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的。

记者:让大家投身环保,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很难的。比如,《100件小事》中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我们多使用布袋,少使用塑料袋,实际上这在北京宣传、贯彻了好多年,效果依然不理想。对于这种“知易行难”、随手可做却难做的情况,您怎么看?另外,您认为在公众中普及环保意识和行为最困难的什么?

刘: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许多习惯确实是不利于环保的。现实中,更有诸多陋习和实际的不便影响着人们以有利于环保的方式生活。不过在这里,关键的还是环境意识问题。我们在书中,在谈“随手可做”的“小事”时,尽可能地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也正是为了向读者讲明做这些“小事”的意义,当你真正了解了做这些“小事”的意义,以及不做这些“小事”的后果,良心会驱使很多人自觉地改变生活习惯的。当然,改变生活习惯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但在周围,在环保普及工作中,我们确实看到许多人一旦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随之在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在“自然之友”的成员和朋友们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记者:蕾切尔·卡逊曾经说过:“现在又是一个工业统治的时代,在工业中,不惜代价去赚钱的权利难得受到谴责。”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否终究会沦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插曲呢?例如书中第11条讲,应该尽量购买本地产品,因为长途贩运的产品增加了运输距离,也就多消耗了能量。但是,我们都知道,商品的自由流通正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也是市场实现其调节功能的一个渠道,这么看,要求人们购买本地产品是否很不合时宜呢?

刘:在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方便、舒适与环境保护之间,确实是存在矛盾的。从经济的发展来看,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要更合理,但它并不一定就有利于环境保护。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人们都在大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对发展又要有所限制。一般来说,市场的调节也并不是以环境为取向的,这才需要我们通过制订适当的政策,通过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提高而采取的个人行为的作用,对纯粹市场的调节带来某种调节,使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正如为了保护环境人们也不得不牺牲某些生活上的“享受”一样,从某种立场看,许多环保行为似乎都“不合时宜”,但为了现实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和长远的发展,我们却不得不这样去做。

记者:作为本书的主编,以及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的理事,我想知道,你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如何贯彻自己的环保原则的?

刘:据我所知,我所在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绝大部分成员,可以说都是身体力行地在自己的生活细节中努力贯彻环保原则的。此外,我许多的朋友也是一样。他们都是我的榜样。就我自己来说,非常惭愧,在许多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原因既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习惯的惰性。但我愿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改进,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环保。

记者:我非常喜欢本书文字和漫画相结合的风格,请问这样编写有没有特别的用意?书中的漫画又是怎样画出来的?

刘:这个创意出自此书的责任编辑。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使形式更加活泼,更吸引人,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和阐示环境意识,使书中的内容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此书中的漫画有许多确实立意新颖,从题材上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突破。漫画的作者是一位在出版社从事美编工作的人士,颇有艺术功底,但在此书插图漫画的创作过程中,也经过与编辑的反复讨论,以便更好地体现所要表达的思想。可以说,这些漫画是一种理想的合作的结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